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摘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推动着前沿技术向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未来产业转化。随着科技水平增强和产业向中高端攀升,我国也需要在未来产业提早进行谋划。未来产业是受前沿技术推动,以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升级的需求为目标,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未来对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和带动,当前尚处于孕育孵化阶段的新兴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前后向带动和产业赋能能力强,因其产业化的长期性、锁定效应和网络效应而具有先发优势,且具有公共性与竞争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并存等特征。未来产业的战略性、正外部性要求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干预,发展大方向的可预测性是产业政策成功的前提;但其驱动技术的前沿性、产业化的长期性、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要求产业政策转型,即从强调产业政策到重视竞争政策、从选择性支持到发展方向引导、从重视应用技术到强化基础研究、从技术产业化的支持到市场拉动、从依托特定企业到鼓励多元试错。培育和壮大我国未来产业,需要政府在战略引导、支持基础研究、创造早期市场、完善产业生态、利用全球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
关键词: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政策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16AJYO11);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布局研究”;中国社科院登峰战略优勢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全球方兴未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持续涌现,创新突破呈现多点群发、交叉融合的态势。其中一些新科技进入商业化阶段,正在转化为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成为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还有一些具有颠覆力量的前沿科技蓄势待发,基础理论不断推进、产品原型迭代演进、商业化的前景隐现,有望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和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发展水平不仅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而且是保障产业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家安全的关键所在。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科技和产业竞争主要发生在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由于前沿科技的巨大潜力和深远影响,世界主要国家不约而同地着眼未来,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赢得未来全球产业发展先机、抢占世界科技竞争制高点。从历史上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许多现有高科技产业大规模商业化之前的很多年就开始提前布局。例如,针对无人驾驶技术,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简称DARPA)早在年就开始实施“陆地自动巡航”计划;生物技术则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数十年的高额研发资助,仅年相关拨款就超过亿美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以及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加剧推动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加快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例如,针对量子科技,由美国国会众议院科学委员会立法启动的一项为期10年的“国家量子计划”在年12月成为法案——《国家量子倡议法案》,该法案在第一个5年将拨款12亿美元用于支持量子计算研发工作;年2月,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发布《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的报告,指出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信息科学、5G等是能够保证美国长期繁荣、改善国家安全的关键技术;年1月14日,美国一个由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团体提出了《年未来产业法案》,要求确保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生物技术、下一代无线网络和基础设施、先进制造、合成生物学等未来产业的联邦研发投入,以保持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领导地位;年10月15日,美国国务院发布《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明确了20项为保持美国全球领导力而需要重点发展的关键与新兴技术清单,该报告虽然没有明确提及“未来产业”,但所提及的高级计算、人工智能、自主系统、量子信息科学等都属于未来产业的范畴。在欧洲,欧盟委员会于年8月起草了一项宏伟计划,由成员国出资组建规模高达亿欧元的主权财富基金——欧洲未来基金(EuropeanFutureFund),致力于对欧盟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领域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以鼓励欧洲公司实现对来自美国和欧洲竞争对手的赶超;德国联邦经济事务与能源部年2月签署发布了《国家工业战略》,有针对性地扶持汽车、光学、3D打印等十大重点工业领域,以保持其先进工业制造的全球核心竞争力;法国在年设立战略投资基金,一项亿欧元的贷款被用于支持前瞻战略性投资(Forward-LookingStrategicInvestments),其中数字经济、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可再生能源、低碳汽车是优先支持的领域。日本政府则于年6月15日出台《集成创新战略》,制定了未来在AI、生物技术、环境能源等关键领域的发展目标,提出将日本建成“世界上最适宜创新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强度已经从0年的1.00%提高到年的2.23%,超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科学和工程类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不仅形成了通信设备、高铁、建筑机械、光伏、风电设备、三代核电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而且在人工智能、5G、卫星导航、超算、核电等高技术产业领域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在量子科学、基因技术等具有前沿探索性的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正在从“跟跑”向“并跑”全面转变,甚至在部分科技和产业领域向“领跑”跃升。在“跟跑”阶段,大多数产业有发达国家的技术路线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科技的重点在于对已有知识的消化吸收,以模仿创新为主,产业重点在传统产业;进入“并跑”“领跑”阶段后,我国的科技和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地进入“无人区”,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供借鉴,必须更加突出科技的原创性,更多地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产业,未来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亦日益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一些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地区近几年已经开始布局未来产业。早在年底,深圳市就印发了《深圳市未来产业发展政策》,制定了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的相关政策。—年,深圳市每年给予10亿元专项资金的支持;年,杭州市出台《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杭州未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量子技术、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未来产业,通过提前布局未来产业,谋求城市竞争新优势;同年,南京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主导产业优化升级的意见》,提出要构建“4+4+1”产业体系,其中“1”即未来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未来网络、增材制造与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交叉应用领域;年,沈阳市在《沈阳市未来产业培育和发展规划(—年)》中提出重点培育未来生产、未来交通、未来健康3个主导产业和未来信息技术、未来材料2个赋能产业的“3+2”未来产业体系;年,厦门市在《关于做强做大高技术高成长高附加值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年)》中提出全面启动“未来产业培育工程”,着力培育柔性电子、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等十大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未来产业。
我国“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重视既有产业补短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要着眼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战略布局、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布局未来产业。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5月1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抓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
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来看,未来产业都越来越被重视,但学术界对未来产业的研究仍然非常有限,缺少对未来产业内涵、特点、演进规律的研究。现阶段,学术界对政府在未来产业发展中角色和定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这影响到了政府在未来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甚至会由于对未来产业演进规律认识不清而出台一些适得其反的政策。因此,有必要对未来产业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产业政策在未来产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从而为我国有关未来产业的战略、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未来产业的内涵界定
对于什么是“未来产业”,学术界已经有一些探讨。这些研究虽然从某些方面揭示了未来产业的特点,但是仍未达成共识,且对未来产业的本质和特征把握仍不够准确。
(一)未来产业的内涵
陈俊英较早对未来产业进行了研究,他认为,未来产业是以知识运用为基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为目标、产业间关联性很强的产业。丛知认为,未来产业是指在后资本主义社会科技知识和全球化背景下,因融入了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等而无法归类到哪一个特定产业部门,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且满足人们新的社会价值观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早期的研究虽探讨了未来产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征,但并未对其内涵作出清晰的阐释。近年来,对未来产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