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教育何为中国青年 [复制链接]

1#
怎样治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

音体美特色教师在乡村走教。周训超摄/光明图片

名师送教到山区。汪正玺摄/光明图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人是乡村振兴最关键的因素。乡村振兴,不只是外力支援下的风风火火,还需乡村人自己作为主导者来振兴乡村,实现向往的美好生活。

教育是改变人、塑造人的力量所在。教育如何进一步助力乡村人,继而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强筋壮骨?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教授。

1、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终极动力源于强大的乡村人力资本

记者:村民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的主体意识、对现代的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接受度影响他们的发展,更是影响乡村人力资本的主要因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教育如何发挥作用来打造这一独特的人力资本?

张琦: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教育被公认为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传递优良文化的主要力量。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人,终极动力就源自于强大的乡村人力资本。教育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等乡村振兴战略核心问题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从农业及其他乡村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教育可以为产业兴旺奠定科技和人才基础。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但近年来,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年轻人大量流失,缺乏懂生产、懂管理、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专业化人才,用科技赋能农业,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弥补农村劳动力的不足。同时,随着知识和眼界的拓展,农民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专业化生产,比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从而实现产业兴旺。

从农民自身角度来看,教育是提升农民人力资本的关键,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当前,农村中青年不断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为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但是这些流向城市的劳动力大多数是从事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长远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其收入前景并不理想。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中青年群体的继续教育,建立完善的农村流动人口培训体系。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从事新型农业的技能,让他们能够“出得来,也能回得去”。保障农民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来看,教育可以塑造乡村文化,打造文明乡风;可以提高农民素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近些年来,随着城市文明的冲击,乡村文化逐渐式微,乡村记忆逐渐消解,使得乡村社会的伦理根基和文化根基在慢慢坍塌,给乡村治理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教育为乡村文化现代化提供了机遇,要以义务教育为纽带,以青少年为传播者,强化优秀乡村传统、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的宣传,要设置与农村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将乡村情景教学融入学校课堂,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乡村气息。

2、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