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济宁聚焦十强产业助推动能转换 [复制链接]

1#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核心是产业。今年以来,山东省济宁市聚焦“十强”产业,坚持优存量和强增量协同发力,大力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重点龙头企业、培优产业生态环境,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蝶变,加快打造动能转换“强引擎”。年,济宁市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居山东省第1位、第3位、第8位。

培植优势产业集群。济宁市印发实施加快先进制造业集群开放创新发展的意见,全力打造高端装备、高端化工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和医药产业“”产业集群,市县分别成立工作专班集中攻坚。实施工业“双千技改”、产业“数字赋能”、集群“三链融合”三大行动,建设工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大数据平台,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4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首批现代优势产业集群、2个产业集群入选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带动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聚焦“十强”产业,开展“链条化”分析研判,重点支持家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迅速复工、达产满产。推进产业集群精准招商、市场化招商,今年上半年,到位“十强”产业内资.1亿元,有效提升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济宁市建立领导干部包联重点企业制度,发挥驻企联络员作用,到企业一线现场办公,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今年以来,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7.6亿元,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28.1亿元,落实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惠企资金.9亿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培优产业生态环境。建立全市开发区“一园一业一所”体系,通过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目前省级以上开发区共设立了40个产业研究所(中心),为当地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科技中介、项目孵化、产业化培训、资本管理等一体化综合性创新服务。(中国经济导报叶慧珍尹明波)

济宁市重点扶持的十强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以华为山东大数据中心、海富电子、晶导整流器芯片等35个重大项目为牵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大数据、北斗应用、人工智能等产业,打造信息产业发展高地。

2、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加快永生重工、永华数控、海纬机车、珞石机器人等97个重点项目建设,推进5G通讯、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支持家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济宁制造向济宁智造迈进。

3、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石墨烯、稀土新材料等产业链,依托比亚迪、联诚、圣阳电源等企业引进电机电控等配套项目,支持梁山专用车、重汽商用车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形成整车生产能力;加快泰山玻纤、益大新材料、科伦比恩炭黑等33个牵动性项目建设,推动碳纤维、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化。

4、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固废资源利用等30个产业链项目,壮大融都科技、元泰环保、水发环境、欣格瑞等企业规模,培育发展“绿动力”。

5、医养健康产业

支持如意国际健康城、鲁抗产业园等26个项目加快建设,壮大辰欣、广育堂等骨干企业,构建“医养健智”四位一体医养健康产业链。

6、高端化工产业

依托7家省级化工园区,延伸煤化工、盐化工、橡胶化工、生物化工产业链,强化上下游企业协同,大力推进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中港精细化工、荣信煤化、盛发焦化等54个牵动性项目,建设高端化工产业集聚区。

7、纺织服装产业

强化如意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支持汶上建设休闲服装制造名城,鼓励骨干企业全球配置资源,努力把济宁打造成全球时尚纺织智造基地。

8、现代高效农业

以培育和招引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推进农业与加工业、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每个县市区重点打造2至3个优势产业集群。

9、文化旅游产业

支持济宁文旅集团快速发展,提升老景区,培育新景点,拉长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产业链,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努力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先导产业。

10、现代金融产业

加大金融机构招引力度,培育发展新业态,支持企业挂牌上市,加快科技金融创新区建设,形成现代普惠金融供给体系,实现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双赢共进。

相关链接:兼济则宁:古城济宁悄然转型济宁文化产业园明年底建成开放济宁设立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济宁,一座资源型城市的环保转型之路济宁跑出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现场观摩评比结果通报济宁最新版城市形象宣传片《有朋自远方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