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望未来,未来就在当下
我觉得生活圈的概念是不合实际的,一是因为随着未来城市空间的碎片化,不存在如此协调的服务设施布局结构,而是以更小的单位作为系统的服务设施的布局对象;二是城市发展自发性强,宏观上城市发展演变有规律可寻,但是微观层面则无明显规律约束。我承认公共服务设施因其服务半径的不同,其在布点与数量上存在差异,但“圈”的概念,难免有些过头,况且圈层之间也存在各种交集。(以上为个人主观想法,不全正确,望批评指正)
回顾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发城市空间的适应与变革,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未来城市将是一场全民都能参与的创造。
未来的城市:
边界正在模糊:城市内与城市间、不同功能空间、线上与线下的边界溶解;
城市空间更加灵活自由:形式不再必须追随功能;
分布式的城市布局:以人为核心的功能与服务聚集;
空间的体验性提升:空间实体功能的瓦解与场景体验的提升;
节能高效的城市运营:空间的数字化运营;
虚实融合的未来空间:数字创新融入空间设计。
新兴技术作用下,城市与人的发展趋势转变:
数字城市:效率驱动,以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为主,提高办公效率是主要目的,以系统为中心。
智慧城市:场景链接,互联网+将城市全场景与人连接起来,实现服务不受物理空间的制约,以场景为中心。
未来城市:物理-赛博融合,连接持续深化推动各系统打通,更突出本质,而不是技术和方法层面,以人为中心,城市与人的互动。
*的十九大指出,以城镇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格局。我国高质量城镇化将形成“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振兴”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格局和全尺度空间组合链条。加快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人口产业集聚格局,以都市圈为区域发展空间组织的主要模式……
——《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