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解读西安乡村振兴划重点加快构 [复制链接]

1#

产业兴旺

近日,《西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年)》(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规划》分为11章40节,提出36项具体指标,设置8个“行动专栏”,部署56项重大工程、计划和行动。《规划》的印发,为早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大西安新农村绘就了“作战图”。

农业是乡村的主导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推进全市特色鲜明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1

构建现代农业

产业体系

夯实粮食生产结构

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保护粮食产能,确保实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目标。围绕“米袋子”建设任务,夯实粮食生产结构、放心主食品工程创建、高标准实施农田建设等重点任务。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果业、现代畜牧业、绿色蔬菜产业、苗木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农业龙头企业,5家以上超五亿、1家以上超十亿的全产业链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三产互动、跨界融合、良性循环的发展局面,优化“一区三带七板块”产业格局。

推进农业集聚发展

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定位,形成粮、果、菜、畜、加工、休闲六大主导产业。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加快构建“一区三带七板块”总体布局。

△西安市“一区三带七板块”总体布局图

△西安市产业集群分布图

一区

秦岭北麓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保护农耕民俗、弘扬民俗文化的现代农业基地,使之成为外界感受秦风秦韵的窗口。

三带

沿渭都市农业产业带,以优质无公害蔬菜、精品苗木花卉、生态绿色休闲农业为主;渭北工业区农业产业带,以优质蔬菜、畜牧、粮食为主;南横线都市农业产业带,以果、菜为主。

七板块

白鹿原都市农业板块,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和民俗风情风貌展示,培育建设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周至猕猴桃板块,重点建设省级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县)和市级猕猴桃之乡项目。建设现代物流交易中心、冷链物流储备中心,延伸产业链条,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旅游、文化、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

鄠邑长安葡萄板块,适度扩大新优品种园区,科学引导设施葡萄观光果园和葡萄酒庄建设,做大做强葡萄全产业链,建设户太葡萄之乡。

临潼石榴板块,挖掘石榴历史文化价值,支持新优品种引进和选育改良,建设观光果园、石榴主题公园和石榴酒庄,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

临潼奶牛板块,支持奶牛养殖场转型升级和家庭牧场发展,提升奶牛良种繁育水平,引导适度规模养殖,推广应用奶牛场物联网技术和智能化技术设施设备。

蓝田、阎良、临潼奶山羊板块,积极参与陕西省千亿羊乳产业发展进程,推进奶山羊标准化养殖,扩大养殖规模,完善良种繁育、饲草饲料和疫病防控体系,支持阎良区武屯羊乳小镇建设,促进全产业链发展。

高陵阎良瓜菜板块,新建及改造日光温室和大棚,发展早春秋延越冬瓜菜。

2

完善现代农业

生产体系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实施农业资源利用绿色发展工程,强化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实现化学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要做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校院所与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合作,构建产学研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推进育种基地建设与提档升级,发挥对种业科研的引领作用。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生产引进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以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大数据为重点,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

提升现代农业园区示范辐射能力

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区、乡村休闲观光园区。加强园区提质增效。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以治土、治水、治肥、治药、治添加剂、提升品牌为重点的“五治一提”工程,适度扩大园区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全面提升园区功能。坚持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创新要素向园区聚集,把园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创新高地。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加快构建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金融资金为支撑的农业投入体系,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农业投入。扩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发挥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加强支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健全现代农业

经营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化

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西安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努力打造一批西安农业的国家级、省级“金字招牌”。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完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扶持种养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创建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全产业链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培育产业链领军企业,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和服务相互融合,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发展。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

大力发展农村电商

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县)建设,鼓励大型电商企业建设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统筹规划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行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直采直销方式。

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依据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总体规划,创新农业对外开放机制,加快农业全面对外开放,支持建立境外农业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贸易活动以及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全市农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编辑丨桑卓

审核丨碧咸龚艳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