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492.html特约评论
新兴产业
中冶交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特约评论员
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等特点,也是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
从国家层面看,*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部署。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是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
从集团层面看,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践行“做冶金建设国家队、基本建设主力*、新兴产业领跑者,长期坚持走高技术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战略定位的实践要求,是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企业担当。
从公司层面看,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是落实公司“一主两元三新”发展定位和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公司经过多年转型发展,在交通基建行业市场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与中建、中铁、中交、中铁建等相比较,企业竞争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危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公司立足新的战略高度,开创性地提出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恰逢其时,切中要害,也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改革创新举措。
笔者从发展智慧高速公路、交旅融合服务区和被动式建筑等新兴产业着手,谈一点粗浅认识,抛砖引玉,为大家研究探讨公司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开阔思路、提供参考。
打造有感觉会思考能处理的
智慧高速公路
何为智慧高速,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专家这样定义: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逐步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监测体系、智能化的路网运行感知体系、可靠的通信资源保障体系、实时的预报预警体系、高效的应急保障体系和完备的出行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智慧管理、智慧服务、运营管理、应急管理,为公众出行服务。
我国已经迈过了高速公路机电产品研制、标准化、产品化的“1.0阶段”,以及高速公路信息化的“2.0阶段”,正在步入数字化的3.0阶段,未来还将朝着智慧化的“4.0阶段”演进。未来智慧高速的构建,应当能够快速发现风险、智慧决策、精准管控,构建全面的感知系统,基于AR实景地图形成业务闭环,基于C-V2X技术打通车端信息和路侧信息,从而达到拥有“有感觉”、“会思考”和“能处理”的功效。
中冶交通应围绕智慧公路领域,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智慧公路建设研究,瞄准智慧高速建设的难点、痛点,深入摸清市场需求、用户需求,构建订单式知识产权研发体系的需求端,有针对性地解决行业短板;构建智慧公路创新生态闭环系统,提升创新效能。主动加强与知名交通基建企业沟通咨询,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积极与腾讯云、百度云、阿里云、华为云等电子*务云平台对接合作,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等新兴技术,分享和交流智慧公路新技术、新方案、新模式。同时要敢于大胆实践,可在正建或要建的高速公路中,选择一条先行试点,赋能传统高速公路,形成可复制的模式经验,再加以推广。
打造有深度有温度有回味的
交旅融合式高速服务区
年,中央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客运枢纽、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鼓励交旅融合新业态,助力建设交通强国。
充分发挥高速服务区设施的旅游功能作用、交旅融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全域旅游时代,大众需要更安全、快捷、舒适的旅游交通服务。近年来,国内一大批高速服务区完成改造提升,由过去1.0、2.0版满足和延展基本服务功能,发展成为3.0版“品质化”商业服务功能。改造完成后的高速服务区,业态及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但其仍未真正实现以“交旅融合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变革在即,国内高速服务区即将迎来新一轮升级潮,“交通+旅游”已经成为高速服务区新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广阔。
中冶交通应着眼“快行慢享”这一提升理念,突出在地服务区的“文化IP”,以及其所转化而成的商业价值。如,以芒梁高速为例,在前期规划中,系统思考,通过植入沿途云南少数民族的主题文化及市场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产业资源)并赋能各类业态,在形成丰富体验的同时对游客产生足够吸引力,使服务区不仅能作为旅客沿途休憩的高品质服务提供者,更能引领交旅融合时代的消费新主张,充分打造出“内容有深度、细节有温度、体验有回味”的旅游产品。
打造健康节能舒适的
被动式建筑
被动式建筑,最早来自德语翻译,年瑞典隆德大学的阿达姆森教授和德国的菲斯特博士首先提出“被动房”这一概念。被动式建筑主要是指不依赖于自身耗能的建筑设备,而完全通过建筑自身的空间形式、围护结构、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设计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方式。例如利用遮阳、墙体隔热、自然通风等设计,降低南方炎热地区室内温度。
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德国建设部开始合作,在中国推广被动房。年,中国首家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正式在秦皇岛启动。年7月中国商务部与德国经济和技术部签署了《关于共同支持建立中德生态园的谅解备忘录》,在青岛建设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年,北京提出三年内建设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建筑。随后,江苏、湖北、河北、湖南、福建等多地都发起相关*策,支持被动式建筑的发展。被动式建筑的建筑方式不受楼宇类型的限制,包括办公楼宇、住房、校舍、体育馆以及工业用房等,市场前景无限。
中冶交通应积极开展被动式建筑科研创新和实践创新,及时掌握核心技术、核心工序,组建专业研发机构和队伍,为公司房建产业开疆拓土。着眼解决建筑能耗问题,攻克技术难关,解决需求矛盾。节能的重点在于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降低传热系数,减少热损失;高效的保温措施在于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降低能量损失,隔绝室外噪音,提高居住舒适度。我们要通过方位布置、内外构造材料选择有效地采集、储存和分配太阳能,提高建筑的温度和光线,做到既节约能源,又能保证室内居住体验,真正达到人、建筑、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健康、节能、舒适。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诞生并应用而出现的,通常新兴产业的标准、业务流程还有待开发,不可一蹴而就,先驱企业往往获得先发优势,我们应创新市场开发模式,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相信,只要我们沿着公司提出的“全面发展年”的目标不动摇,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以新兴产业为引擎,锐意改革,勇于实践,公司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取得新佳绩。
往期回顾
特约评论
从“让梯”员工看企业管理
高起点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
要干事、干成事、快干事、不耽误事,持续强化作风建设
让成本意识成为竞争优势
乘势而上,全面开启“发展年”大幕
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