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未来新疆战略新兴产业将再上新台阶 [复制链接]

1#

年新疆工业经济预期目标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在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数字经济增长10%,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工业用水量持续下降。

1月21日上午,记者在新疆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新疆工信厅为实现新疆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将在年重点围绕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见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等九个重点任务开展工作。

强化系统观念,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落地见效。规划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切实将美好蓝图转化为发展实效。

完善规划实施举措。围绕提升“十大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引导各地区因地制宜,把准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空间布局,把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2个专项规划和12个重点产业规划印发实施,确保*中央方针*策和新疆*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地。

围绕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向新而生,聚焦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推进新疆产业迸发新活力。

着力发展石油石化、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密集型产业,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提升水平。巩固塔里木万吨油气田稳产增产,推进新疆玛湖地区原油万吨上产项目尽快形成产能。推动一批煤化工项目列入国家规划,实施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和产业化工程,促进已建成煤化工产业示范项目达产增效,绿色发展。

坚持就业优先,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断增强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扩容能力,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战略保障。

坚持以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为导向,以南疆为重点,用足用好国家优惠*策,做大做强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红枣、核桃等主栽品种,依托疆内收购和疆外销售“两张网”建设,扩大新疆农副产品影响力。

突出创新引领,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健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鼓励跨区域整合产业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支持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深化应用,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推动作用的技术创新成果。

重点发展硅基、铝基、钛及钛合金、生物基新材料,以及新型工程塑料、高性能纤维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产业向下游延伸,打造新材料产业集群。

深化数字赋能,推动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进能源化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采掘业等重点行业两化深度融合,打造工业园区“园区智慧大脑”。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网络、平台、安全能力建设,继续实施“5G+工业互联网”工程,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示范引领项目。

立足固本强基,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监测预警,确保煤电油气运产业链稳定运行,聚焦新疆产业薄弱环节,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采取分批分阶段推动若干产业链发展的办法。在化工、电子、生物、装备制造等基础领域,抓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和“一揽子”行动项目建设。

坚持生态优先,提升绿色发展水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打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开展工业污染防治专项行动。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制定《年新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统筹推进落后产能退出工作。

实施绿色制造示范工程,力争培育15家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完成家以上重点用能企业现场监察,通过节能监察、节能诊断、能效对标、能源消费监控及节能宣传培训,促进工业能效提升。

紧扣扩大开放,打造产业双向开放高地。坚持东引西进、东联西出,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创新招商方式,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开放新格局。

扎实推进产业援疆。吸引央企、援疆省市企业到新疆投资兴业,支持援疆省市建设“飞地园区”。创新招商方式。持续开展云招商推介活动,采取“不见面招商”“云推介”“云考察”“云签约”等方式,不断提高招商效率。提升新疆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水平,指导园区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机构,促进企业向云计算产业园区聚集发展。支持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区加快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早日发挥专用通道效益和价值。

持续优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加强服务保障工作,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融资服务和权益保护。推动出台金融惠企接续*策,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推动涉企*务数据融合共享,加大供应链金融服务。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策。支持发展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型载体,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记者查燕荣通讯员杨晶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