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前阵子,东北小城鹤岗火了。
在鹤岗,5万块能买套房,月薪也活得潇洒。
但鹤岗的火,是一把“阴火”,这把火烧在每个普通年轻人的心里。
逃离北上广深已不再是口号,每个人的心都在蠢蠢欲动。但关键问题是,老旧的鹤岗并不是每个年轻人的最终目的地。
此时将视线从东北移向西北。在陕西,亦有座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的,与鹤岗无比神似的城市——铜川。
这是一座很有“趣”的城市,它坐拥药王山、玉华宫、大香山、耀州窑等众多天生丽质的“软资源”。
这是一座工业相对发达,医疗教育设施齐全的城市。
并且,房价一直很低。与相距80km远的西安相比,几乎是腰部与头部的区别。
那么,这里将会是下一个“出逃青年”的理想乡吗?
固有印象来源于历史态度,若不是亲眼所见,则很难纠正。
就像看数据的人会发现,铜川近年来GDP基本在陕西垫底,虽说年年有增长,但总排名却变化不大。
略有了解的人知道,铜川北部为传统工业区与矿区,也称老区。上世纪末,这片区域承担着城市发展的主角。煤炭、水泥、钢铁、铝锭,一边是支援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后备梯队成员。一边,却为后来的污染留下了伏笔。
所谓“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是原先描述铜川污染之严重的形容词。
进入新世纪后,国家紧抓环保与城市本身资源的枯竭问题摆在了铜川的面前。转型发展的需求,迫在眉睫。
但与之对应的,却是老区的急速衰败与人口外流。
破旧的厂房,污染与产出不成正比的老旧工厂,以及随时间几乎流失殆尽的人口红利。
这座人口仅80万的小城,饱受了区域发展极度不均衡之苦。
因此,转型发展一直是铜川的老生常谈。
但我们都清楚,这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转型之路。仅仅凭借众多资源枯竭城市所依赖的文旅产业,靠着一句“不约而铜的选择,望眼欲川的地方”,远远不够。
如何多条腿走路,而不将自己困死在“文旅养生”这一棵树上?
问题还存在,铜川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契机出现在年。
在“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上,铜川作为一名“新贵”,完成了这次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亮相。
当日,陕西省副省长赵刚视察了铜川航天科技展馆,西安市市长李明远也来此和赴省城取经的企业代表们深入交流。当时有提到,对铜川近年来科技创新及新旧产业融合发展的做法充分肯定。
航天?铜川?
这两个名词的叠加重合,让我有些诧异。
一边是领导层的点赞,而另一边,却是诸多外界人士眼里的惊奇:铜川怎么选了航空航天这个路子来走?
作为一个地道的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立让铜川早些年吃尽了红利。
煤炭、水泥等传统资源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引擎,但众多副作用又给这个城市带来了一些危机。传统工业城市较为薄弱的科技底子,如何能带动以“高精尖”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这是个问题。
而在多条腿走路的诸多尝试下,最大的亮点,就是科技牌。
这次一路前往铜川,发现不少。
两年前,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高端航空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天众新型航空合金材料产业园宣布开工。项目一经诞生,就被定义为将“填补我国多项空白”。
这样的高度和野心正和这几年铜川越迈越大的步子相对应:第四届丝博会期间,铜川在基金投资、航空电子装备、产业技术上拿下了大单。
依托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远近相宜的地缘优势,让铜川有了向远处布局的底气。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商业航天城入驻企业21家,基本形成航天科技全产业链……航天科技产业成了铜川转型发展的新名片。
媒体参观航天产业孵化园
航天的牌打了出去,高质量人才的培养与相应产业的孵化就得提上日程。不然再如何规划宏伟蓝图,也难以落地。
近年来,在各大城市数字经济的尝试中,铜川市把大数据、云计算等作为智慧城市的支撑来不断发力。
拿铜川耀州区大数据产业园说事儿,自打其“出生”以来,就有不少企业来此试水,铜川铜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个。
几个90后组成的团队很快研发出大型智慧导览机器人、大型智能监测无人机、智慧农业系统以及智能文创产品,也在诸多创业赛事中冒尖儿。
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铜人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鹏,90年生,一名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当我面对面问他铜仁科技去年的营业额时,他有些不好意思,腼腆一笑后说:“多万吧。”
这时我才猛然清醒,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也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大放光彩。
从耀州区一路驱车向北,我们很快就能在半山腰看到一座规模空前的产业园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
说起工业,尤其是铜川的工业,老一辈铜川人就难以抑制对其多年的感情。
在国有经济主打的年代,工厂“大锅饭”“铁饭碗”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工作。
但当诸多工厂效益产能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时,留下的却是万千工人的感伤与蒙尘的厂房。
前后极大的落差之下,是老一辈铜川工人难言的苦寂。
痛定思痛,抓工业、抓一产依然是城市不变的发展重头戏。但如何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可持续发展是关键。
在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铭帝铝业车间里设备高速运转。这里生产有多个系列的产品,目前已成为陕西省同类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纳税万元。
董家河循环工业园区的铝产业加工厂,工人们复工复产ing…
年产万只轻量化铝轮毂项目是当地依托苏陕合作特别推出的大手笔,项目将于5月上旬投产,而决策方也在疫情期间帮助招聘附近工人,确保一切如期交工。
值得注意的是,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得“废有所用”、“废能尽用”。这对于曾经饱受环境污染之苦的铜川来说,无疑是一项重大突破。
眼下,“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走向更深。
眼前的铜川,颇有些朝气蓬勃的精神气在。
但只顾眼前,不顾历史遗留问题的发展作风是不可取的,尤其在铜川这座历史遗留问题颇多的城市。
从半山腰的董家河下来,入眼的是漆水河两岸成片的老旧厂房。
纺织厂、染织厂、电瓷场、陶瓷厂、钢铁厂、水泥厂...
这些曾托举城市走向辉煌的工厂已经完成历史任务,现在反而有些鸡肋的感觉。
如何将食之无味的“鸡肋”,变成营养丰富的“鸡汤”,这极为考验铜川主政官员的资源利用能力与思路。
在陶溪川陶瓷文化创业园,3D打印将改革开放以来陶瓷产业迭代升级重现,‘永不落幕’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成为文化外交的一大着力点。
在铜川,这里有千年文化的耀瓷,无论是工艺技术还是历史蕴含皆不输享誉世界的“瓷都”。但苦于过去数十年间侧重的工业发展,耀瓷这座宝矿的挖掘十分不充分。
值得注意的是,静默伫立在河边的连片厂房也有了用武之地。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主任何建平,对于原先的电瓷厂,现在的“耀瓷小镇”的改造项目很是热衷。
在这里,千年文化的耀瓷要变成手机外壳、仿生骨骼、特殊零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在拘泥于历史的荣光,而是向着未来需求看齐。
除却他激昂地介绍着耀州窑悠久的历史与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对于这个改造项目的一个个板块也如数家珍。
再过两个月,你们将会在这里喝到精酿啤酒。看到这个天窗了没?改造后能看到我们铜川湛蓝的天空,特别美。这里改造完后会成为民宿,在楼下吃烧烤,听音乐,享受生活。
当然,这个颇具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改造项目不仅于此。
在耀州窑文化基地,老厂房里正收录着这座城陶瓷文化的旧时痕迹,而9个旅游板块(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遗址公园、大师创意园、窑神庙、游客服务中心、耀瓷坊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耀瓷印象街区、瓷韵绿园健身运动公园、十里窑场遗址基地)的加持,正将这个古色古香的产业带向更广阔的商业市场。
去年7月,铜川市市长李智远曾说到几个关键词:“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形成聚合效应”“推进文化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互促共进”。而在拥抱互联网的布局中,铜川也在把耀州窑“文化符号”转化为“经济符号”上下足了功夫。
“文化+旅游+工业”打法下,耀州窑已形成北部水泥建材产业密集区、南部耀瓷文化旅游景区、东部现代陶瓷产业密集区和中部三产商贸服务区四大聚集区,全面建成集美术展览、研学实训、酒店民宿、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网红书城等于一体的新生代旅游功能体。
耀瓷小镇改造工程现场,在这里,未来将形成集酒吧、民宿、露台等组团为一体的城市休闲区
陶瓷艺人崔涛是铜川市仅存的为数不多的耀州窑技艺传承人,而像他一样的守望者,还有在东方古陶瓷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学者禚振西。
为了让这些手艺人的心血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承,铜川市设立多项资助金,并启动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创造更多的“制瓷人”,让这门技艺增添一批又一批的“生力军”。
谋全局者,必先谋一隅。转型中的铜川,正着力破除局限一域的“地级市思维”,在不断探索中摆脱原有的“路径依赖”和“历史包袱”限制。
长远来看,面对西安特大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陕西诸多城市皆被影响。而铜川早先所提出的“后花园”康养模式,看来是契合未来发展大势的。
大势不可阻挡。在中小城市发展的“危机”之中,如何“避危寻机”才是应当首考的问题。
一方面,加快推进环境整治与医疗居住设施的铺建,借鉴日本、瑞士等老龄化国家城市建设的优势,完善康养方向的软硬件搭配,切实成为西安以北的后花园存在。以目前铜川正在推进的”耀瓷小镇“作为典型来看,这一理念的实现并不遥远。
另一方面,加大科研与深加工产业投入。凭借城市的大数据中心,在升级城市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推动”老城焕新“的步伐,刺激黑马企业的诞生,推进产业园区的规模化发展。相应的,当在财政收支领域形成良性循环的局面,这座城市才能以强大的经济手段盘活全城的流动发展。
目前来看,从靠着工业发家到现在服务业占比大幅提升,铜川已逐步尝到了道路转型的红利。
从“灰头土脸”的旧时小城,到现在换脸后的全新城市面貌,铜川在产业转型这条路上终究还是赶了上来。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路子,本就受诸多因素拖累和局限,要把经济搞上去,还不能失去了生态环境,这个“大挪移”,铜川着实走的艰难,但如今也算走上了正轨。
道路正在铺就,地标次第落子,何时实现全新的产业经济?不妨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