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http://pf.39.net/bdfyy/bdfhl/170421/5325442.html报告摘要
●18年创业板是贴现率驱动的,很难重现13年的“盈利牛”
13年创业板是“盈利牛”,而18年至今创业板的反弹主要是由贴现率驱动的。综合对比13年和18年创业板的盈利、贴现率(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以及所处市场的微观结构,18年创业板很难重现13年的“盈利牛”。我们预计风险偏好提升驱动的新经济躁动将有所消退,真正具备基本面改善而估值合理甚至低估的优质成长股将会在未来分化的市场中胜出。
●盈利——13年盈利底部回升,18年盈利仍缺持续增长的“大逻辑”
13年外延并购驱动创业板盈利底部回升,外延式增速从13Q1持续抬升到16Q1;而18年创业板盈利增速缺乏持续增长的“大逻辑”:外延并购退潮高基数的影响消退,但创业板还没找到盈利持续增长的“新模式”。
●贴现率(无风险利率)——13年无风险利率持续高企,18年无风险利率高位小幅回落
13年受影子银行、信托产品“刚兑”等影响,无风险利率持续高位,创业板上涨并不是由流动性驱动的。而18年无风险利率中性,利率水平高位小幅回落,全年流动性环境优于13年,但二季度利率水平将小幅回升。
●贴现率(风险偏好)——13年风险偏好显著抬升,18年风险偏好“上有顶”
13年金融自由化初期,“双创”显著抬升风险偏好。金融防风险监管导向下,18年的新兴产业扶持*策对风险偏好的提升“上有顶”,未来新兴产业的风险偏好将趋势性改善,而短期新经济的躁动可能过热。
●市场微观结构——13年创业板“一枝独秀”,18年新经济供给增加,其他板块也会分流“筹码”
13年和18年基金对创业板的超配比例都接近底部区域。13年“四万亿”之后PPI负增长,创业板相对其他版块盈利持续加速;而18年市场更趋均衡,“供需稳态”下工业品从“价”到“量”,企业盈利有韧性,同时,新经济供给增加,都会分流创业板的“筹码”。
●维持慢牛中的震荡期判断,行业配置从分化走向均衡
行业配置从分化向均衡,优先配置调整充分的大周期(地产/煤炭/券商),战略配置具备产能扩张潜力的中游制造(医药化工/材料包装/机械设备)以及大众消费β(商贸零售/食品加工/医药),成长挖掘α景气度与估值匹配(中药/传媒),主题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