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8月的浙江舟山,骄阳似火,在六横岛南侧的海面上矗立着一排排洁白的海上风力发电机,正迎着海风全速运转。自年12月成功并网以来,这里的18台风机已累计发电超过万千瓦时,到年年底,63台风机全部安装达产后预计年发电量将达7.5亿千瓦时,届时舟山百姓用电的14.2%将来源于此,相当于减少21.3万吨标煤消耗。海洋新兴产业技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只是当前科技撬动海洋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自然资源部最新数据显示,年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近3.8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以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水淡化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持续向好。“高新蓝”技术正成为激活海洋经济的新引擎。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发展迅速
7月3日,我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了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3.1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准确三维结构等重要数据将向全球开放共享,可直接用于虚拟筛选与智能药物设计,将会提升海洋药物开发的速度与效率。
“在长期开发‘蓝色药库’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将海洋生物资源推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终端产品过程的核心,就是把已发现的资源加速形成创新、实用的产业成果。”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说。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主任杨金波介绍,目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已经完成余个美国FDA批准的肿瘤药物靶点对海洋化合物数据库的精确筛选,发现余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药物苗头分子,发现了诸多可开发为海洋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由20%以下跃升到70%以上。
技术进步驱动效果显著。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增长11.1%,产业集聚逐渐形成。最新统计数据也表明,年上半年我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营收增长较快,重点监测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13.2%。
年至年,烟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速超过50%,仅年,烟台海洋生物医药产值超过百亿元;年上半年,厦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产值39.4亿元,同比增长达42.7%。发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开发,已成为我国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节突破
统计显示,年上半年我国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重点监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1%。海上风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这座沉睡多年的蓝色能源宝藏正在被科技唤醒。
由杭州林东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建设的“3.4兆瓦LHD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1兆瓦,一举使我国潮流能发电装置装机规模、年发电量、稳定性等多个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亚洲首个、世界第三个实现兆瓦级潮流能并网发电的国家。“自年5月实现全天候运行发电并网以来,我们已稳定运行一周年,并网发电量超过80万度。”林东新能源公司总工程师、董事长林东介绍。年5月,加拿大和新西兰的团队陆续前来考察,中国潮流能开发引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