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华为将全歼美国信息产业,光伏等新能源革命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一、华为必将全歼美国信息产业

特朗普目前以举国之力,来围剿华为一个公司。以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对付一家企业,这是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

为什么特朗普这么紧张,我们来看科技战的详细分析文章《技术封锁,将助推中国加速崛起》。如果美国的核心技术被中国打垮,那么随之而来的,美国的*事霸权就丢掉了。丢掉了*事霸权,金融霸权也要丢掉了。

已经失去了产业能力的美国,如果失去了金融霸权,只能沦为三流国家,举国要饭。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是非常严肃的事。所以,这场科技战,对美国来说就是捍卫国本的淮海战役。

蒋介石用国*的主力,来对抗粟裕的几个兵团,结果被粟裕反吃掉,歼灭了价蒋介石的主力。今天特朗普的打法,和蒋介石在淮海战役上的打法,是非常相似的。

在淮海战役中,一开始是粟裕兵团,围住了*百韬,要吃掉它。好比华为用5G技术围住了高通,要吃掉高通。蒋介石是怎么做的呢?他让后面的邱清泉,*维,杜聿明等兵团,都送到里面填坑,结果被粟裕抓住了主力,展开了大决战。本来呢,如果蒋介石断臂求生,放弃*百韬,其他兵团渡江,以后还有划江而治的资本。

而蒋介石的做法,正中粟裕围点打援的下怀,主力遭到全歼,直接断送了整个江山。这次科技战也是类似,高通被围住,牺牲高通,断臂求生嘛。现在特朗普把谷歌,微软等等,各种增援兵团都往里面填坑,跟当年蒋介石,把杜聿明和邱清泉都往里面填坑,有什么区别呢?送给华为的,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歼灭美国科技产业主力一锅端的好机会。本来是要歼灭美国的通信产业,结果现在是可以歼灭美国的整个信息产业。而且,所有的买办企业,也都被特朗普给活埋了。随着他们的投诚被收编,中国的科技战兵力,会迅速倍增。

蒋介石和特朗普这个打法,正可谓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比分零比五。特朗普*团的主力被全歼,是必然的下场。

有人要说了,万一特朗普看到这篇文章,主力回撤怎么办?不要担心。特朗普不可能回撤主力的,即便他现在命令回撤,也已经来不及了。更何况,他是不可能回撤主力的呢。当年劝蒋介石的人那么多,他也一个都没听。这种人是缺乏通权达变的能力的。

蒋介石要是能听人劝,他就不会杀杨永泰,杀陈布雷了。他要是能听人劝,也就不会败的那么惨了。对于今天的特朗普来说,也是如此。现在,对于特朗普来说,一切都晚了。无论他打还是和,都会被全歼。

二、光伏+新能源汽车的能源革命中国已经胜利在望

目前美国屯兵中东,不断的在中东制造事端,其目的只有一个,遏制中国的能源命脉,一旦光伏+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普及,中国将不需要再依赖石油进口,而光伏、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中国目前在光伏行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设备制造等环节都已成为毋庸置疑的领导者,而新能源汽车即将弯道超车,追上甚至超过特斯拉。

1、中国光伏市场发展现状

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GW,同比增长33.7%。其中,中国年装机53GW,全球装机占比过半,系第一大市场,预计年装机为55-60GW,持续领跑全球。同时,印度有望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数据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迅速,从年产销量跃居全球首位开始,产销规模连续三年蝉联全球第一,截至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总量的50%。总体来讲,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良好,产销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但是,在产业规模效益、关键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与国外仍有差距。

本文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现状出发,通过与国外技术前沿的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不足,并从多角度出发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发展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在此基础上,为今后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并就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给出了相关建议。

2.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2.1.1整体产业概况

受国家*策的支持和引导,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年产销量分别达到34.05万辆和33.11万辆,跃居成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年和年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年产销量分别为79.4万辆和77.7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53.8%和53.3%,产销增速同比提高了2.1和0.3个百分点。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约为2.7%,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图~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总体来讲,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增速较快,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市场规模已初步形成。从车型分布来看,纯电动汽车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体。截至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84.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仍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企业进行了样车开发与示范运行,后续产业化发展有待跟进。

图-年不同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2.1.2关键零部件产业现状

1)动力电池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配套总量为28.14GW·h,同比年增长7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约为36.24GW·h,相比年的数据,同比增长约29.4%。

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仍以锂离子电池为主,车用动力电池主要有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锰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多元复合电池、镍氢电池等。

图3年国内各类动力电池装机情况

从配套企业来看,国产新能源汽车共有家动力电池单体配套企业和2家燃料电池企业。近年来,国内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年宁德时代超越松下和比亚迪,跃居全球第一。

图4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销量前十

2)电驱动系统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均超过70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占2/3,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占1/3,除个别乘用车车型外,绝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含全部新能源商用车)均配套国内自主研发的驱动电机及控制器产品。

图5年国内驱动电机装机情况

目前,国内驱动电机生产企业和电机控制器生产企业虽有多家,但是市场相对比较集中。北汽新能源、比亚迪、江铃新能源、精进电动、联合电子等10家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超过75%。

图6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电机销量前十

2.1.3充电设施产业现状

总体来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增速是持续滞后的,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之比远低于1:1的要求。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中国也成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国家,年全年月均新增公共类充电桩数约为个。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充电桩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截至年底,全国充电桩数量达到45万个,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21万个,同比增长51%。其中,交流电桩8.6万个、直流电桩6.1万个、交直流一体桩6.6万个。国内各省充电桩分布如图7所示。

图7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充电联盟(截至年4月)

2.2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

2.2.1整车技术

目前,国内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续驶里程、可靠性、安全性、动力性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性和综合效益水平持续优化,续驶里程突破km,部分中高端产品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规模化商业推广的时机已经到来。

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掌握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多能源动力系统整车控制、高功率电机系统、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及AMT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状态节油率最高可达40%,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综合节油率超过50%。

燃料电池汽车采用独具特色的“电-电混合”动力系统平台技术方案,具有“动力系统平台整车适配、电-电混合能源动力控制、车载高压储氢系统、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利用”的技术特征,国内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最高车速可达km·h-1,百公里加速时间为14s,一次加氢续驶里程达到km,百公里氢气消耗量为0.kg。

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应用方面,分阶段制定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路线与发展目标。

图8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总体技术路线图

资料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方面,按照三个“五年计划”布局,分别从产业规模、整车性能、关键零部件技术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制定了燃料电池汽车总体发展路线。

图9燃料电池汽车总体技术路线图

资料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2.2动力电池技术

“十三五”前,国内动力电池的发展历经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等阶段,已掌握电池材料、单体电池、电池系统、批量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技术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

图10“十三五”前动力电池单体国内外技术水平

“十三五”期间,国家大力发展高比能量的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国内已量产使用的高能量密度圆柱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W·h·kg-1;基于国产高镍正极材料NCM的方壳单体能量密度超过W·h·kg-1,全部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在±20W·h·kg-1。

同时,在动力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和能力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和突破,三元方壳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W·h·kg-1,基于新一代动力电池热失控防控技术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接近W·h·kg-1,单体能量密度为W·h·kg-1的电池成组效率可以达到77%,循环寿命超过0次。

2.2.3电驱动系统技术

在驱动电机技术方面,利用中国稀土资源优势,形成了车用永磁电机技术特色。国内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电机、交流异步电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已实现与整车产业化配套,系列化产品的功率范围覆盖了kW以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动力需求,关键技术指标方面,国内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效率等与国际水平基本相当。

电机控制器技术方面,基于汽车级封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采用电力电子集成技术,开发出多款峰值功率80kW、功率密度达到11~12kW·L-1的集成控制器,控制效率达到98%以上;同时在碳化硅(SiC)与IGBT混合模块利用方面,开发出了峰值功率75kW、功率密度达到12kW·L-1的集成控制器,电机控制器技术正在迅速追赶国外。

2.2.4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技术

通过“十五”、“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低压燃料电池电堆动态寿命得到提升,单堆动态循环工况累计运行超过0h,性能仅下降6.7%;乘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净输出功率提升到55kW,客车燃料电池系统输出额定功率为80kW、过载功率可达kW,系统最高效率超过61%,最大功率密度超过0.7kW·kg-1,最大体积比功率达1.0kW·L-1。

目前,国内轿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水平与国外乘用车燃料电池技术还存在明显差距,正通过自主研发和寻找关键部件(如MEA、金属双极板、氢气回收泵、空压机等)国外供应商的方式来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综上所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势头迅猛,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面对如此快速的发展形势,仍存在大而不强的潜在风险,核心关键技术与国外存在差距。因此,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应当密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