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抢先布局新型智能终端,江西电子信息产业重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发病的机制是什么         http://pf.39.net/bdfyy/bdfhl/180425/6192730.html

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经济晚报”
  春节后第一个交易周落下帷幕,A股迎来“开门红”,多个板块实现大涨。其中最为耀眼的板块非OLED概念板块莫属,据东方财富交易软件统计,这一周OLED板块大幅上涨20.52%。


  所谓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全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显示屏幕技术。OLED显示技术具有广色域、高对比度、可弯折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手机、VR/AR等设备上,因此被认为是未来显示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资本市场引爆该概念的与春节期间柔性屏产品大出风头有直接关系——柔宇科技的柔性屏系列产品相继亮相大年三十央视春晚、大年初一广东卫视春晚、CCTV-3央视综艺频道、年深圳春节联欢晚会等。此外,三星、华为、OPPO等手机厂商也将在2月推出折叠屏手机。于是,OLED产业成为社会
  随着这波春节红包行情的爆发,众多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上“揭密”其OLED产业布局。记者注意到,其中不乏江西上市公司,也有在江西落子布局的其他上市公司。


  记者也了解到,江西在规划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上,就提出“面向高端,抢先布局新型智能终端”,这其中就包括柔性显示。

多家上市公司在赣落子布局OLED


  随着OLED概念板块火爆行情的上演,一些上市公司在网上互动平台上回应股民提问时,披露了其有关OLED产业布局情况。记者注意到,其中多家公司表示其公司已在江西落子布局OLED产业。


  2月14日,合力泰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柔性显示领域一直有技术储备,并在柔性贴合方面有量产经验。该公司在年半年报中就指出,由于90%以上屏占比的显示屏是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COF(覆晶薄膜)是未来5G标配的OLED显示屏的必备材料,目前OLED产能已经在行业全面铺开,但COF产品存在供应链真空。而该公司利用独特的超精密模具技术和精细图像转移技术,可最细做到2微米的线宽和线间距,远超目前市面上公开的技术能力。基于此技术,该公司目前已经在江西信丰投资COF和高频材料产业园。该公司方面表示,合力泰掌握的加成法柔性线路板取代传统高污染工艺,是目前国际上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之一。而公司在OLED显示模组领域也有成功案例,柔性屏及贴合也成为公司目前布局的重点方向。


  中京电子在互动平台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元盛电子研发生产的柔性印制电路板(FPC)及其组件(FPCA)等产品的技术参数根据下游具体设计要求配套开发后可适用于曲面屏或折叠屏;元盛电子是国内较早的、较具规模及技术实力的领先的柔性电路厂商之一。而南昌元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则是其子公司珠海元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据了解,南昌元盛电子主要经营生产和销售柔性线路板;电子元件及组件制造。


  作为江西地地道道的老牌电子信息企业联创光电去年8月份就公告,根据公司产业发展规划,在做好LED背光源产业的基础上,为增加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前布局OLED产业链,公司拟出资2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西联欧微显示有限公司。日前该公司在互动平台上介绍,该OLED项目为年产4.8万条高精密金属掩模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人民币43,万元。建设周期为36个月,分二期实施。第一期规划年产2.4万条高精密金属掩模板,计划年8月投产,第二期规划年产4.8万条高精密金属掩模板,计划年8月投产;项目达产年平均销售收入7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15,.06万元,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37年(所得税后)。目前该项目正在按计划积极推进。


  另一家江西上市公司诚志股份在互动平台介绍,公司旗下子公司石家庄诚志永华显示材料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液晶材料业务,业务范围涵盖新型显示材料OLED。

打造品牌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记者了解到,根据江西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规划,在移动智能终端方面,江西将依托众多智能手机代工企业和品牌厂商,紧抓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商用、人工智能等带来的机遇,构建覆盖高中低档的移动智能终端产品体系,不断提升关键零部件的本地供给能力,打造京九(江西)产业带品牌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基地。


  其中,整机制造方面就包括柔性显示。根据相关规划,未来江西将着力突破载波聚合、大规模天线、中高频器件设计制造等5G关键技术,鼓励整机企业研发支持5G应用、全面屏、4K高清显示屏、柔性显示、三维(3D)显示、人工智能图形处理器(GPU)、人脸识别、无线充电等功能的高端移动智能终端。全力突破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挖掘、图谱计算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在移动智能终端上的应用,打造整机方案设计服务、制造服务等应用服务。


  在零部件配套方面,全力攻克移动智能终端芯片设计、封装、测试技术,研发多点触控全区输入技术,突破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重点突破载波聚合、大规模天线、中高频器件设计制造等5G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支持5G高频应用的射频器件、电源管理芯片、多媒体应用芯片、连接芯片等配套元器件产品;发展TFT-LCD全面屏、AMOLED全面屏等触控一体化产品,逐步实现玻璃盖板、显示/触控芯片等零部件本地配套;发展指纹识别芯片、虹膜识别芯片等配套零部件;发展双摄像头系统、虹膜识别摄像头等产品,以及摄像头芯片、镜头、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感器、马达、模组等配套零部件;发展玻璃后盖、陶瓷后盖等手机机身产品。


  近年来,南昌市紧抓国内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向内地加速转移的机遇,重点开展移动智能终端产业招商,吸引了包括手机ODM行业从第一到第五的华勤通讯、闻泰通讯、与德科技、龙旗科技、天珑移动落户。形成涵盖液态镜头、摄像模组、触摸屏、主板贴片、受话器、耳机、芯片封装和整机生产的移动通讯终端完整产业链,可实现90%以上的手机零部件本地配套,南昌有望成为全国重要的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基地之一。

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


  除了移动智能终端,江西在VR(虚拟现实)产业上也提出明确的发展蓝图。


  江西VR产业从零起步,在首届世界VR产业大会之后加速发展,仅南昌市就有VR企业80余家,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聚集了余家VR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成功打造出了国内第一个平台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齐全的VR产业生态圈。下一步,江西将利用世界VR产业大会这一平台,借助国内外资源,突破数据处理传输、图像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虚拟现实硬件设备创新发展,在教育、医疗、旅游、工业等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典型“VR+”试点应用范例,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


  根据规划,在硬件设备制造方面,江西将重点研发高性能的传感器,加快突破中央处理器(CPU)、GPU等数据处理单元的性能水平,重点研究新型交互设备、自带分体式计算中心的移动端一体机产品,研发新型、便宜、鲁棒性优良的数据手套和数据服。在内容开发方面,将提高视觉传感、体感识别、眼球追踪、触觉反馈等技术水平,研发快速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像生成等技术。同时,面向消费端开发游戏、视频、直播等内容,面向企业端重点研发面向教育和工业领域的内容产品。在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方面,重点突破各行业内不同虚拟现实产品之间碎片化和兼容性不强的问题,面向医疗、教育、家电等方面提供互联互通、兼容、成套的虚拟现实行业解决方案。

智能家居产业集群方兴未艾


  近年来,随着智能家居概念逐渐走向普及,智能化家居行业的热度愈发高涨,再加上技术、*策推动,智能化浪潮给大众的生活、消费方式造成的巨大颠覆,智能家居行业“火苗”蠢蠢欲动,蓝海市场可谓是大有可为。


  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江西在规划智能家居产业时提出“以家居产品智能化为导向,加快无线射频、电力载波、嵌入式系统等智能家居集成平台用先进技术的研发,重点研发综合布线、网络通信、安全防范、自动控制、音视频传输等关键技术,逐步打通各类、各品牌家居产品数据交换瓶颈,实现一站式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


  根据规划,下一步,江西将主要发展智能风扇、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灯泡、智能窗帘、智能温控设备、智能仪表、智能门锁、可视门铃、智能摄像头、智能血压仪、智能血糖仪、智能可穿戴产品等为代表的智能产品。并着力打造以智能安防、家庭健康等重点的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积极研发智能驾驶关键技术


  “紧跟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积极研发车载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智能驾驶关键技术,提升动力电池、激光雷达、车载显示终端、车载控制系统等配套产品供给能力。”记者了解到,智能驾驶将是江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江西从零部件配套、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等方面都作了详实规划。


  在零部件、配套组件方面,江西将加快算法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新型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发展电动门窗、电动后视镜、电动座椅、自动空调以及电子防盗、中控锁等车身电子产品,车载导航终端、车载多媒体终端、倒车可视系统、行车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等车载电子产品。在智能化、网联化的感知器件、通信模块和控制器件等方面形成突破。


  在汽车控制系统方面,江西将重点研发新型车载总线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着力突破混合动力技术、清洁能源电池技术、高效快充技术等。重点发展基于制动防抱死功能的电子悬挂系统、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等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辅助驾驶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自动巡航系统、防撞报警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故障自诊断系统等智能驾驶控制系统。


  在电池方面,江西将大力研发混合动力技术、清洁能源电池技术、高效快充技术等,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绿色环保的新能源动力电池。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镍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产品,发展动力电池整套生产装备。

(记者张竹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