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富国基金李元博4年规模增长到亿的科 [复制链接]

1#
我们听到的一切都是一个观点,不是事实。我们看见的一切都是一个视角,不是真相。花花,专注数据挖掘,让每一笔投资有理有据!本文目录、李元博2、管理的6只基金3、富国创新科技混合4、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5、投资逻辑6、后市观点

标签:科技成长,精选个股

年7月,加入富国基金年月起,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基金经理年6月起,富国创新科技混合基金经理年5月起,富国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混合基金经理年6月起,富国科创主题3年封闭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年9月至年2月,湘财证券研究员年2月至20年9月,天治基金研究员20年9月至年7月,汇丰晋信基金任研究员、基金经理

累计任职时间:6年又24天任职起始日期:-06-2

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02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59.80%(富国创新科技)

任职时间最长的(管理的第一只基金):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4年天,5年的时间,从//23至今,最大回撤-38.67%

业绩领先的基金,富国创新科技混合,4天48天,从/6/6至今,最大回撤-35.23%

虽然都是科技主题,这5只基金的成立风格还是有些差异的:

基准是中证指数的,成立最早的是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上市公司。/7/27成立的富国创新趋势股票可以投资港股,投资创新趋势主题相关股票。

基准是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成份指数,富国科技创新灵活配置混合是开放式基金,富国科创主题3年封闭运作灵活配置混合是3年封闭,而富国科创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可以投资港股。

也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最近成立的科技基金有点多啊,年以来的6只科技基金,4只都是最近2年成立的。

是李元博管理的6只基金中,业绩领先的基金。

、4年内,基金规模增长到07.25亿

该基金-06-6成立以来,李元博便任职,截止-09-30,基金规模:07.25亿元。

从年2月3日.55亿元到年3月3日的5.0,第一个跳跃;借助年5月6日左右上市的科技创新基金,增长到29.33亿,然后一路增长,这个增长和新基金发行募集渠道和影响力无关,是基金成长过程的壮大。

规模膨胀也是个双刃剑,业绩能否持续也是有待市场考验。

2、机构平均持有比例30%左右

不过截止-06-30,比例在7.34%,不过另外一只基金富国高新技术产业混合在37%

3、近2年收益翻倍

最近3个月受科技股调整影响,调整比较大。

不过基金成立4天48天,从/6/6至今,最大回撤-35.23%,算是同类里面回撤控制的好的,从标准差和夏普可以看出来。

4、扎招商和济安金信评级5星

基金成立4年又49天,不到4年,上海证券三年期4星。

5、持股周期不长,换手率较高。

这是李元博任职时间最长的(管理的第一只基金),4年天,5年的时间

基金类型:混合型

风险等级:中高风险

基金规模:8.65亿元(-09-30)成立日:-06-27

基金评级:

、近年收益翻倍

2、夏普比率大,基金回撤小

按照上面统计,基金从//23至今,最大回撤-38.67%,收益居前,故标准差小,波动小,夏普比率高。

3、基金换手高

虽然是科技成长风,不按照天天基金最新对股票投资风格的分析,大盘价值和平衡风。

按照前十持仓看,换手率是比较高,持有个股周期不长,按照李元博介绍,的确是右侧交易风格。

4、机构认可度高

从5年任职以来,机构持有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平均占比在30-40%,在年底达到了46.55%

投资框架

大致从三类股票筛选

第一类是盈利增速明显提升的,比如说之前是0%的增长,突然跳到30%增长,这种是我特别喜欢的。如果这种公司能维持下去,会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类是长期增速和ROE比较稳定的,这类公司大部分在消费和医药板块,差不多增速都在20-30%之间。

第三类是ROE和增速相对较低的,在0%上下。这类公司我自己不是特别偏好。

选股专注在价值趋势

做为非典型的成长股选手,从上面管理的2只基金中可以看到,持仓大多属于价值和平衡风。

个股选择,看重性价比和动能,专注在价值趋势,用量化投资的因子来解释,会比较偏好动能(momentun)因子。这个因子从美国股市长期历史的表现看,是能有比较长期的超额收益。

这背后的原因来自行为金融学。投资者对于好的基本面变好是预期不足的,对于差的基本面变化是预期过度的。比如说公司盈利超预期,股价即使涨了之后再追进去,也能在未来几个季度表现较好。

成长的认知

不是只有成长行业才有成长股,许多传统行业也有成长股,我的投资框架覆盖面会更广。我不希望给自己贴一个科技股投资者的标签,这一套价值趋势的投资框架,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我希望自己在不同风格的市场中,都能获得超额收益。通过我今天的价值趋势方法,能筛选出来偏成长的股票多一些。像一些家电、地产等这些跟地产产业链和宏观经济相关度比较高的股票,也能在年被我这个框架选出来。但是地产行业从库存角度看,在年四季度见到高点后,一直周期向下,那么这几年就不会把他们选出来了。所以这个框架,一定会偏向有成长性的公司。最好这些成长股也有宏观周期的叠加,帮助我从市场里面,找到有机会的Beta。

未来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从估值扩张切换到盈利驱动。

结构上在广告、被动元器件领域进行了增配,主要是顺经济周期的逻辑。

提示:投资有风险,文中涉及的股票,基金等,仅作为文章说明使用,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花花无缺的世界:

创作方向:基金投资分析;单只基金及基金持仓股分析,基金经理分析,投资感悟和理财配置。

如果您认为花花的文章能给您带来参考价值,那不妨动动小手,点下“在看”呗,“赞”也行呀!途中的花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