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一场记者招待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国家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任京东等三位党代表出席,介绍“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情况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
请向上滑动阅览
昨天上午,我们非常荣幸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作的重要报告。报告深刻阐述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报告当中有很大的篇幅讲到了经济工作。作为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们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攻克了许多长期没能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和要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从年到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3.9万亿元增长到.4万亿元,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1.3%增长到18.5%,提高了7.2个百分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元增长到元。还有很多鲜活生动的数字和事实,前一段时间,“中国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作了很多介绍,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国经济实力的历史性跃升,我国经济建设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伟大成就,是在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各类重大风险挑战接踵而至的大背景下实现的,的的确确是来之不易,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着切身的体会。我们感到,这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的过程当中,不断形成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经济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的重大理论观点,创造性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性地提出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造性地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创造性地提出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方针,创造性地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创造性地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思想。
在经济工作的具体实践当中,难免会碰到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及时应对破解。比如,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问题;比如,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比如,涉及投资、消费、物价的问题;比如,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度设计、政策制定、工作落实等问题。
在寻求破解的过程中,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采取多种方式广泛调查研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求,听取人民群众的建议。我们不断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指出的方向寻找答案,我们深刻感受到,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意气风发迈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我国发展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有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奋进新征程所凝聚出的磅礴伟力,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
在新征程上,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紧紧抓住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切实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狠下功夫,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答记者问
农民日报记者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要求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我的提问是,目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中国究竟能否端牢自己的饭碗?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丛亮
请向上滑动阅览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广大农民群众和粮食从业人员辛勤努力,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具体有五大表现:
第一,粮食产量实现高位攀升。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站上1.2万亿斤台阶,自年起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年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了亿斤,比年增加亿斤。我国人均粮食产量达到.5公斤,就是说,即使不考虑进口的补充和充裕的库存,仅人均粮食产量就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第二,粮食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全国耕地面积为19.18亿亩,划定了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第三,粮食流通保持高效顺畅。全国标准仓房完好仓容7亿吨,仓储条件总体达到世界较先进水平。积极推动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质优价的市场化收购,认真抓好政策性收购,守住“种粮卖得出”底线。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发挥了守底线、稳预期、保安全的关键作用。
第四,粮食应急保障更加有力。现有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家、应急供应网点5.3万个、应急储运企业家、应急配送中心家,有能力应对各类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
第五,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与之相比,我国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保持总体平稳,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这五条充分说明,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做到了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里面主要装中国粮。未来,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始终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和重大举措,请问这些年来成效如何?接下来国家会如何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赵辰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请向上滑动阅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政策体系,引领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具体来看:
一是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已经完成,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正在有序疏解,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超过0亿元,北京城市副中心每年投资超千亿元。长江经济带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加快推进,优良水质比例已经提高至92.8%。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气象,以科创产业融合为引领的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重大开放平台建设进展顺利,绿色共保取得新进展,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明显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1+N+X”规划体系加快构建,规划纲要已经出台并正在大力实施,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二是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由年的21.3%、19.6%提高到年的22%、21.1%。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企稳,结构调整扎实推进,近年来东北三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5以上、商品粮量约占1/4、粮食调出量约占1/3,作为我国“大粮仓”的地位更加巩固。
三是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资源型城市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超过36%,边境地区繁荣稳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关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