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太原,未来在等你太原经济布局的历史演变
TUhjnbcbe - 2025/1/19 18:55:00

文/城市战略局

最近比较忙,很久没有发文了。时间有限,不再写序言,直奔主题吧!#太原#

01从历史中走来——太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指令性计划为主带来“工业围城”格局

建国初期的“一五”时期,中央提出将太原市建设成以冶金、机电、煤炭、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确定太原市的城市性质为“山西的工业区中心,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确定了北部、城北、城南、河西北部、河西中部、河西南部6个工业区和相应的生活居住区。体现了“中间居住,外围工业区”的居住、工业分离的基本思想,反映了太原市重工业城市的基本特色。

“一五”期间国家个重大工业项目11个在太原外围工业区内。比如,太原第二热电厂、江阳化工厂、兴安化学材料厂都建在北部工业区;大众机械厂、汾西机器厂、晋西机器厂建在河西中北部工业区;太原化工厂、太原制药厂、太原一电厂都建在河西南部工业区等,形成了太原市“工业围城”的基本格局。

(2)从改革开放到年:按照能源重化工基地中心城市进行布局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根据国家建设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要求,太原定位为以煤炭、电力、冶金、机械、化工为重点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90年代中期,提出将太原市建设成为以能源重化工业为基础的高科技、大流通、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确定太原市的城市性质为“山西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

空间布局上,“城市中心区以居住区及第三产业为主,外围为第一、二产业区为主,将太原市划分为十个城市分区与城市周边六个独立组团。其中:十个城市分区分别为北郊国防工业区、城北钢铁工业区、河西北部机械工业区、河西中部电子纺织工业区、河西南部化工工业区、东山地区、北营仓库区、城南高科技教育园区、柴村地区及城市中心区。六个独立组团分别为:上兰村、西山煤矿、东山煤矿、晋源、晋祠及小店组团。

在这一时期中后期,特别是年邓小平同志南巡后,高新技术开发区进入历史舞台,太原开发区建设开始起步、不断加快,相继在年获批成立了太原市高新区、年成立了太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东部年成立了民营经济开发区,在城市北部年成立了不锈钢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主要承载,并逐步成为太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城区工业开始退城入园,城市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3)年至年:围绕区域中心城市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进行布局

年,国家将太原市定位为“山西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使太原立足于加快建设山西省新型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在发挥装备制造业、冶金、精细化工产业优势基础上,整合装备制造业、冶金、精细化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资源,积极打造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这一时期,太原市开发区发展不断加快。但太原市高新区发展空间开始饱和,经济开发区成为主要动力。民营经济区由于空间有限、业态单一,发展速度和潜力一般;不锈钢园区虽然逐步成形,但产业定位过于单一,发展严重受限。多年来,太原市开发区一直没有进行大规模扩区,这也是太原在年前后迅速被其他省会城市超越的重要原因。

(4)年至今: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进行布局的新阶段

年底,山西省确立了开发区改革创新战略,决定把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开始对全省开发区布局进行全面系统调整。特别是决定整合太原市高新区、经济开发区、民营经济区、山西科技创新城及晋中开发区等,组建成立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

以此为标志,太原经济的布局发生重大变化。虽然空间格局没有实质性变化,但潇河产业新城进入太原产业发展历史。但山西综改示范区为省直管,虽然以太原为主体,但在管理体制上太原基本缺乏发展的控制力。这种体制利弊兼有,以后再做具体分析。

还有一个重大变化便是,太原不锈钢产业园区正式更名为中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主导方向也由不锈钢深加工,转变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太原北部经济布局由此发生重大变化,南部综改区、北部中北高新区的双引擎格局雏形初现。

同时,还相继成立了清徐经济开发区、西山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阳曲现代农业示范区三个各具特色的开发区。

至此,太原经济的空间布局结构进入成熟阶段,但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

02让理想照进现实——国家和山西省对太原发展的定位要求

(1)“十三五”国家对太原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定位

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有18个,太原城市群是其中之一。该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中部,包括山西省中部以太原为中心的部分地区。

国家对太原城市群的功能定位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任务要求主要有:

——构建以太原为中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太原及晋中)为主体,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汾阳、忻州、长治、临汾等主要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

——强化太原的科技、教育、金融、商贸物流等功能,提升太原中心城市地位,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

——增强主要节点城市集聚经济和人口的能力,强化城市间经济联系和功能分工,承接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依托中心城镇发展劳动密集型城郊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2)国家中部崛起高质量发展对太原的要求:

在今年4月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有7处提到山西,6处提到太原,明确了山西省特别是对太原的发展要求,对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太原未来的发展作出了明确定位。

——加快推进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

——建设推进太原新材料产业集群。

——加快太原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支持山西与现有期货交易所合作开展能源商品期现结合交易。

——支持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增强太原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积极推动太原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枢纽。

——鼓励太原建设临空经济区。

——推动太原跨汾河发展。

(3)山西省对太原“十四五”的规划定位:

山西省“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统领,努力实现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不断在“六新”上取得突破,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奋力争先,确保实现转型出雏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总体思路。并确定了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京津冀一体化重要成员、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八个方面的功能定位。这八大定位的实现,太原是主体,也必须依靠太原建设发展能级的提升才能够实现。

——做大做强太原都市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围绕“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努力形成创新高地、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开放高地,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构建太原都市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充分发挥太原都市区产业基础、要素集聚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打造高端服务业集群。提升太原盆地城市群要素聚合力和综合承载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高科技农业以及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等。

——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

——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重塑竞争优势,提升参与全球全国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太原在世界城市网络体系中的节点地位,依托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构建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

03加快向未来进发——对太原经济布局的思考和建议

(1)打造太原都市区这一山西经济主引擎。

山西必须强化中心引领意识,把“强省会”作为基本战略,推进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的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太原辐射力吸引力,防止全省各市经济割裂、过度发散或过度融入周边其他经济圈。虽然对相关县市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必然会进一步冲击全省发展,弱化山西实力。

(2)加速太原城区扩容。

将清徐、阳曲、古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通过全域规划一体化整合提升经济空间布局,为产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基本空间载体。

(3)依托大交通畅通太原都市区经济循环。

通过大交通、立体交通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完善路网,突破地理地形制约,提高城边丘陵地带空间利用率,畅通太原与晋中、忻州、阳泉、吕梁等周边市县的通行效率,加速与太原都市区的双向互动引流。

(4)细化城市产业功能板块、打造一批产业功能区。

打造综改示范区、中北高新区双引擎,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产业、智能制造、高端新材料、“双创”载体等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国家级信创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装备制造业基础。

以六城区城市服务业为空间核心,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务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休闲、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西山地区大力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打造一流风景名胜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清徐开发区和清徐县要以焦为基、多元循环,全面延伸和提升产业链,加快打造世界氢都、高端材料之都、醋文化之都。

阳曲县及阳曲现代农业开发区要着力打造太原北部后花园和太忻发展轴核心,大力发展高端新材料、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

(5)大力提升太原城市能级。

高质量开展汾河两岸、历史风貌、新城建设、产业发展、轨道交通站点、城市双修等六大类重点片区规划建设,推进汾河两岸整体重塑,打造汾河靓丽名片,加快长风、汾东、晋阳湖、潇河、三给等新区建设,展现国际化形象和品质,形成功能合理、生活便捷、生产高效的特色片区。

(6)以三大板块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

坚持保文化、留历史、延文脉,以府城、双塔、晋阳古城遗址三大板块为核心,重塑古晋阳八景风华。

府城板块:重点恢复和提升首义门、太原文庙、拱极门、钟楼街等历史文化遗存,再现府城深厚文化底蕴。

双塔板块:以双塔公园为核心,大力提升作为太原标识的双塔奇观知名度、影响力,东向打通双塔寺街,展现双塔雄伟景象。

晋阳古城遗址板块:以晋阳古城国家遗址公园建设为牵引,整合太原古县城、晋祠、天龙山石窟、龙山、太山、蒙山、晋阳湖等龙头景区联合申遗,以此为载体,借鉴西安曲江新区开发运营思路,全力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联合申报,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太原加油,未来在等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太原,未来在等你太原经济布局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