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产业律师or专科律师专科律师的生存之
TUhjnbcbe - 2025/2/9 16:56:00

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嘉观律师事务所,作者朱晓宇律师;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仅供交流学习,如有异议请私信联系删除

产业律师,主动树立产业标签,专注服务某一产业领域……

专科律师,主动树立专科标签,专注研究某一法律领域……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在北上深杭等地执业的律师同行开始走专业化路线,专注在某一产业领域,并为自己培育起产业标签,并在相关产业领域取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受到产业客户的认可。大家见面自我介绍也从早些年的“诉讼或非诉”,后来的“刑辩、民商、公司、并购、双反、知产、家事……”进阶到了“通信、能源、物流、互联网、影视娱乐、大健康……”。

在前述趋势影响下,刚入行的学弟学妹、离开检法转入律师执业的朋友也会关心,作为法学科班出身的律师,此前没有产业经历,为了提升竞争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专注服务的产业领域,以便培育产业标签。

由于服务客户的产业领域分布,笔者会经常参加广播电视、影视娱乐、体育传媒等产业的法律研讨会,也会参加相关专业协会的法务交流。经常会被问及,作为广电产业律师怎么看?作为互联网产业律师怎么看?作为服务体育组织的律师怎么看?甚至自己也要主动去参加“娱乐法律师”的评选活动。似乎树立娱乐法、网络法、体育法标签触手可及。然而,在自我介绍时,我首选的文案是“有幸服务广播电视、互联网、体育、地产等众多领域的版权律师”。

个人以为,产业律师和专科律师不一样。两者于律师职业而言,是完全不同的分类维度,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发展路径和效果也不尽相同。窃以为,成为产业律师,有时要靠运气和资源,不是所有同行经过个人努力都有机会成为产业律师。而绝大部分同行,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并且愿意深耕的法律领域不断钻研,和我一样努力去做一名“专科律师”。

笔者完全不排斥从“产业律师”或其他角度切入推动个人执业的发展,每一个切入角度都有取得进步和成绩的优秀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本文仅是个人从“专科律师”角度切入的粗浅体会,与同行分享,希望对与我一样正在“精进”道路上努力前行的同行有所帮助。

产业标签不同于专科标签

按产业不同对法律服务领域和法学研究领域进行分类,是近年来兴起的趋势。诸多顶级法学院校,按产业新设了很多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例如:体育法研究所、传媒法研究中心,等等。越来越多的大型律所也同样按产业设置业务部门,例如:影视娱乐部,大健康产业部。

按产业分类进行法律研究或开展执业活动,与传统学术意义上的法律学科分类不同,其出发点更多是解决产业问题,满足产业发展对法学研究的需求,而用于支撑产业法学研究和执业活动所涉及的法律学科却非常广泛。

以我相对熟悉的娱乐法为例,构成娱乐法体系的部门法有哪些?版权法、商标法、竞争法、侵权责任法、合同法、公司法、担保法、劳动法……看来不便全部罗列出来。

用排除法试试!环境法可以排除吗?据说早几年有剧组拍戏时破坏了取景地的自然环境!

刑法可以排除吗?泄露尚未公映影片的素材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哦!婚姻法可以排除吗?明星家事纷争绝对是娱乐新闻热点,影视剧中展现夫妻离婚程序的情节更不能穿帮……降级到《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还真不好说哪一个法律体系内的细枝末节完全与“娱乐”不沾边。

再看网络法、体育法、能源法、医疗法、物流法……哪一个产业法领域似乎都不好排除上面罗列的一干部门法……而与各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更是多不胜数。

与专注某一产业相比,笔者从入行至今,有幸在师父的引领和光环映护下,始终以版权法专科律师的标签,服务众多产业。有此前提到的广播电视、互联网、体育组织。仅对互联网产业细分,还有视听网站、电商平台、云计算服务、域名注册和解析服务等等。有和版权有密切关系的影视制作、游戏开发、儿歌早教,还有可能与版权没多大关系的中字头全产业链央企、移动通讯集团、知名地产企业、老字号医药健康企业、银行、共享办公空间,等等。与专注某一产业相比,笔者服务的产业可谓五花八门。但是,能够满足众多产业客户提出的版权法律服务需求,完全没有影响笔者作为“版权律师”的专业性。

先留下一个问题供大家边阅读、边批判、边思考:在法律分科层面的专业性与专注某一产业领域的专业性相比,哪一个“专业性”更容易打造?

产业律师不等同于专科律师

个人理解,对律师而言,产业标签强调律师对产业现状、专业术语、操作规程、行业惯例的了解,和产业内工作人员能够高效的沟通互动,能够准确地理解产业需求。而专科标签则强调律师对该法律领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透彻掌握,对法条以外法学理论的深入学习,基于广泛案例中提炼的法学应用方法的熟稔,对该法律领域复杂疑难问题的经常性研究,对前沿热点问题的实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产业律师or专科律师专科律师的生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