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调度部署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工作。临海而生、因海而兴的深圳,如今正朝着向海而强的目标前行。
提及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不得不提及坐拥全市二分之一海岸线和约四分之一海域面积的大鹏新区。当下,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深圳海洋大学、深圳海洋博物馆、“双谷”等一系列海洋发展平台和载体相继在大鹏落地建设,以及南澳码头(口岸)、粤港澳国际游艇旅游自由港等项目,将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着海洋科研、沿海产业、文旅等发展提供支撑、承载,随着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的谋划推进,新区也为深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打造“深蓝样本”。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以及市“十四五”规划赋予大鹏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两大任务,鼓励支持大鹏立足自身禀赋,探索形成向海发展新格局。
对此,大鹏新区党工委年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作为深圳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大鹏新区,将自觉担起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破题探路,锚定一个目标,推进两大任务,贯彻三个坚持,聚焦四个维度,努力形成更多可推广、可复制的“大鹏经验”,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积极力量。
产业支撑
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落户,吸引人才、科技资源集聚
从盐排高速上眺望坝光,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坝光一览无遗。随着道路、文体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目前坝光作为一座滨海科学小城的雏形已经显现。在坝光,不少地块已经竖起了塔吊,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面积31.9平方公里的坝光片区,是全市最大的可成片开发区域,也是新区建设国际生物谷和国际食品谷的核心片区,为海洋科技、生物医药、食品健康等新兴产业提供空间载体。
在国际生物谷-国际食品谷“双谷”联动之下,新兴企业也纷至沓来,乐土沃森、荻硕贝肯等70家企业落户大鹏,新区精准医疗现代产业链条、体系正加速形成,随着坝光精准医疗先锋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将同时带动周边区域形成庞大的精准医疗产业体系,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极。
通过开展“双谷”联动建设,食品、生物医药及海洋企业的落户,“双谷”对新兴产业的“虹吸”效应有望进一步增强。大鹏新区也有望引进一批深海科技、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的重要平台、重大项目和核心企业,不断引进高端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团队,带动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持续点燃新大鹏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海洋、生物等产业推动大鹏高质量发展,更体现了“大鹏担当”——推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为海洋产业的“大鹏力量”添砖加瓦。
科技支撑
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等落户,持续完善新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深圳要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打造世界海洋科学技术的新中心,打造深圳创新模式。”业内指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人才是关键。
如何将吸引高端人才和培养本土的高端人才相结合,打造海洋高端与复合人才集聚地,并在短时间内实现?
建立顶尖的海洋大学,是深圳的回答。
今年6月,大鹏新区与南方科技大学举行合作签约仪式,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