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郭倩)“十四五”开局之年,地方正加快勾勒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安徽、湖南、湖北、山东、云南等逾10个省份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明确新兴产业规划和部署,包括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发展新动能,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同时,包括千万级财政资金、千亿级基金在内的多路新增资金正加速向新兴产业集结。
多位专家表示,新兴产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有利于地方树立新一轮产业发展优势,开拓新的增量市场空间,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各地在谋划新兴产业发展“施工图”时,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做好统筹布局,整合创新资源,补短板强弱项,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多地加码布局新兴产业
岁末年初,多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密集召开,其中新兴产业成为部署重点。
例如,山东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落后产能淘汰要再加严,传统产业改造要再加力,新兴产业培育要再提速,产业生态优化要再深入。湖南明确要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见到新气象。推动全生产要素良性循环,推动数字经济、新兴产业良性发展等。山西提出,通过把基础产业作为重要支撑持续做强做优,把新兴产业作为战略重点不断培育壮大,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
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将蓄势崛起。安徽提出要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基础,实施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扎实推进“个十百千”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加快布局和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是地方树立产业核心发展优势,实现‘换道超车’的重要方向。同时通过发展新兴产业,能够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传统产业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所区域发展研究室主任侯彦全表示。
当前新兴产业已成为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预计至年底,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20%左右,成为“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