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期间,在“就地过年”背景下,西安本地游市场涌现出一匹“黑马”,开业仅3年的昆明池·七夕公园从一众大牌、老牌景区中脱颖而出,以日均逾10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登上西安景点飙升榜与高德地图周边游排行榜的榜首,让人们的目光再次向西,聚焦于“沣东新城”这片充满活力与吸引力的新兴区域。
(昆明池·七夕公园景区摄影:王耀昆明池·七夕公园成为“网红”并非偶然,而是沣东新城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效益成果的初显现。近年来,沣东新城抢抓大西安丝路起点城市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区域及政策等优势,深入挖掘境内各项文化和旅游资源,通过城市顶层设计的科学布局、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引领打造、文化和旅游产品的创意化营销、文化和旅游产业园的全面布局等,塑造了一个个热门IP,一次次将这座人文生态新城送上热搜,以文化为支撑,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新样板”正逐渐走向成熟。
以水为脉,书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纡曲水分野,绵延稼盈畴”。在西安之西,一条发源于秦岭的河流自南向北穿过关中平原的平畴,在历史上留下一连串光辉的印记和动人的诗歌,那便是“长安八水”之一的沣河。沣东新城正是依沣河水脉与文脉、崛起于西安之西的现代化山水田园之城。
沣东新城位于渭河以南、沣河以东,南邻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北依西安经济开发区,是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五大组团中成立最早、发展最快的核心板块,也是大西安三大轴线之一的“科技创新引领轴”上的大西安新中心核心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这片区域历史厚积,曾孕育了周、秦、汉三朝文明,也是《诗经》的故乡、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拥有周镐京、秦阿房宫、汉建章宫、昆明池、上林苑等历史文化遗址。
诗经文化艺术节作为大西安“西进”门户和创新发展核心引擎,沣东新城在建设伊始就将文化和旅游创想大篇幅写入城市设计中,在“一轴两带五板块”的城市空间规划中,沣河滨水生态景观带占据“两带”之一,昆明池生态旅游板块、周镐京和秦阿房宫历史文化板块占据“五板块”之二。
以历史为笔,沣水为墨,沣东新城精心绘制着文化和旅游的篇章,以文旅融合细腻生动的“工笔”手法,持续打造出让市场耳目一新的精品。
伴随着陕西落实山水林田一体化治理和“柔性治水、系统治水”重大工程的开展,在公元前年汉武帝修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座大型人工湖泊——昆明池的基础上,一座融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牛郎织女传说,集水系治理、涵养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昆明池·七夕公园于年9月盛大开园,爱情文化、汉文化、水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其瞬间引爆旅游市场,一经推出便成为西安旅游市场的新晋“网红”。
(昆明池·七夕公园景区摄影:王耀辉在短短3年中,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提高软硬件建设水平及服务品质、创新活动形式等,昆明池·七夕公园已成为火遍全国的“网红打卡地”,先后荣获“陕西文明旅游景区”“西咸新区夜游特色品牌”等荣誉。央视《天下有情人》七夕特别节目于年和年两次走进该景区录制。首届昆明池·七夕公园“乞巧文化节”还被评为“中国文化和旅游推广创新优秀案例”。
随着沣河水系生态的不断完善,“文化+”战略激活了沣河沿线丰厚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打造出了全国首个诗经文化特色小镇诗经里小镇、以荷文化为主题的沣东荷苑等。其中,诗经里小镇以诗经文化为魂,将《诗经》所涉及的这块土地上所有的风物、民俗、音乐、人物,巧妙地转化为现实的景观和建筑,又通过举办汉服游园、“文化大讲坛”“诗经文化艺术月”、周礼盛典呈现等活动将古典诗礼融入风景,使其成为国内独具特色的景区。
第三届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截至年底,沣东新城已拥有包括昆明池·七夕公园等在内的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5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一个个核心IP的树立有力地传承着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大大提升了沣东新城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年春节期间,昆明池·七夕公园与诗经里景区新春节会双双受到央视宣传,再一次刷新全国人民对大西安新会客厅的认知。
文旅营城,构建产城融合新格局
依水而兴的沣东新城在打造文化和旅游IP、建设宜游宜业宜居的人文生态新城的同时,更以建设重大文化和旅游项目为契机,有效整合城市公共资源,使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昆明池鹊桥摄影:王耀辉)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沣东华侨城文旅融合示范区于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重点建设欢乐谷主题公园、欢乐海岸酒店群及商业街区、周文化博物馆等项目。如今,望周先导区暨OCAT西安馆开馆,欢乐谷玛雅海滩水公园年暑期开园,.4米的摩天轮、欢乐海岸商业街及酒店项目等正如火如荼建设。通过“文化+旅游+城镇化”的创新实践,沣东华侨城将带动商业、餐饮、酒店、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相关产业链条跟进,打造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示范样板。
为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沣东新城出台了《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年提出了文旅融合发展“十项重点举措”,并计划设立30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与此同时,还出台了奖补政策,提出每年安排不少于万元财政资金扶持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结合大西安新中心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叠加优势,一个个新兴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沣东大地涌现。以自贸产业园、自贸新天地、诗经里创想源、腾讯文创基地、沣悦·云创中心五大产业园区为承载,沣东新城先后引进了字节跳动西部创新中心、喜马拉雅文创中心、腾讯众创空间、保利大剧院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集“文化+休闲旅游”“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数字经济”“文化+影视传媒”“文化+体育娱乐”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布局。“文旅+自贸”的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夯实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
字节挑动(中国)西部创新中心落户沣东如今,自贸产业园区已成为游客体验高品质文化和旅游生活的胜地和人文交流高地,西北第一座吾悦广场——西咸吾悦广场、中国第一家以古代石刻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自带图书馆属性的沣东阿房书城、探索“新文创”领域的沣东国艺馆等,满足了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多元需求。
作为沣东新城重点打造和着力培育双创载体平台,年,沣东自贸新天地入选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工程拟认定名单(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和西安市首批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拟认定名单。
与此同时,沣东新城也在不断织密公共服务文化网络,实现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年,开展夏日广场、线上线下读书活动、戏剧惠民、博物馆日等各类文艺活动共计余场,公益电影放映余场次。三桥街道和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评选的第八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立足国际,开创“丝路”人文交流新模式
沣东新城是集科技创新与生态人文于一体的区域板块,也是大西安丝路起点城市对外交流开放的新平台。近年来,沣东新城以文化为主导,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媒介,高起点对外开放,全力打造“一带一路”交流合作高地。
国际汉唐学院是《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提出的重要项目,旨在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先行先试,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国际汉唐学院属非营利性机构、事业单位性质,在陕西省教育厅指导下,依托西北大学进行建设,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理事会制度、市场化运作。自年成立以来,学院在国内面向外国人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播,与孔子学院在国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互补,通过校企结合,产、学、研结合,在国内建设中外文化教育交流基地、传统艺术培训及学历教育基地、国际留学生教育基地、中国传统文化双创基地。近期,该学院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国际学生文化艺术节,中外优秀艺术文化在这里汇聚交流。
品牌文化和旅游活动也成为沣东新城对外展示沣东形象、弘扬传统文化的窗口。昆明池·七夕公园连续3年举办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吸引了23所中外名校踊跃参加。围绕“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融合主题,沣东新城举办的丝路文化旅游季、七夕文化节、诗经文化艺术节、西咸新区文化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已成为西咸新区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使这座从周秦汉的深厚文化、从《诗经》的古典诗意中走出来的新城更加深入人心。
(昆明池景区摄影:王耀辉)未来,随着中国国际丝路中心、西安国际足球中心等重大项目的落地,沣东新城对外开放交流将更上一个层级,在助力西安建设国际文化旅游中心、丝路文化高地、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沣东新城致力于找准文化和旅游之间、文旅和城市建设中、丝路文化交流间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与区域各领域工作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全力建设现代化大西安新的会客厅和“文旅融合发展最佳示范区”不断释放新动能,逐渐形成文旅融合的“沣东样板”。
沣东新城进一步打响文化和旅游品牌,不断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纵深推进产城融合,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合作。沿着大西安新中心大轴线,一个国际化、开放化、品质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文生态沣东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精彩。
(黄利芳杜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