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杨望张钰/文首批25家在科创板注册生效的企业已正式上市,实现科创企业的首轮融资,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迈入了历史新阶段。科创板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融资而设立的股权市场,其参与的对象、交易方式、设计思路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
科创板解决什么问题?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我国高科技企业融资已经遇到瓶颈。
首先,科创板可增加直接融资比例,拓宽技术性企业的融资渠道。当前我国银行贷款为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据央行社会融资统计,我国间接融资比例高达68%。然而高新技术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等特点,不利于从银行获取足够的资金。
同时,创业板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中创业板的融资对象是创业公司、高科技产业公司,但是此板块要求上市准则为连续两年盈利且净利润累积不少于万,或一年盈利且营收不少于万,多数以硬技术为核心的企业在初创阶段无法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因此无法得到融资而停滞发展。
此外,新三板同样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三板对于投资者的准入门槛过高,由此造成该板块内部交易并不活跃,根据恒大研究院推算,年新三板成交金额同比下降61%,换手率仅有5.31%,上市企业所获资金的流动性不足。
我国高科技企业海外上市仍遇难题。据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推算,中国“后期”科技初创企业今年的估值从去年的上半年的峰值下降了20%-30%。已上市企业的股价也并不乐观,如美团点评如今的股价与发行价相比下跌约1/5,小米的股价跌幅达30%。
科创板上市门槛有多高?
为顺应我国未来新经济的发展形势,科创板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电子信息、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占比可达40%。
科创板的提出恰好可以改善科技创业公司的融资环境,并弥补资本市场融资对象上的空缺。
从上市制度来看,科创板是首次采用注册制的板块,主管机构仅负责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义务是否履行,一改以往核准制下对文内容审查制度。注册制有利于降低入市的门槛要求,为更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敞开大门,同时在手续办理中提高上市效率。
然而,降低上市标准不代表不把控上市企业的质量,考察企业财务能力不再拘泥于个别指标,而是提出了几类财务指标的组合,依据各企业业务特点灵活判断。此外,科创板企业的技术投入、研发收入等指标也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除上市规则之外,科创板同时强调信息披露、严格退市、反欺诈、维护权益等配套的制度建设。注册制虽然免去了核准步骤,但对于企业的上市审核规则更加严格、透明。上半年以来,对上市前科创企业的多轮问询,截止今年6月份,92家公司已披露份审核。问询数量大并全部公开,这正是体现了信息披露的力度,将评价企业价值的任务归还于市场。此外,司法部门、证监会等各部门正在出台监管制度,防止并严惩资本市场上的失信行为。
从设计思路上看,科创板加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的特点,与国际资本市场进一步接轨。除了在上市资格审查方面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外,发行价格也取消了以往23倍的上限,通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涨跌来决定科创企业的真正价值。
科创板资金流向什么行业?
回顾科创板上市首日的交易数据,科创板对新兴行业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从整个股票市场来看,科创板的开市对股票市场的资金行业流向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具体的数据来看,在7月22日科创板开市之后,资金净流入前5的行业分别为半导体及元件、计算机应用、电子制造、电气设备、建筑装饰,而资金净流出前5的行业则为饮料制造、房地产开发、有色冶炼加工、保险及其他和证券。而如果追溯过去20个交易日内的数据则会发现,半导体及元件、计算机应用、电子制造行业的资金净流出分别为21.36亿元、38.51亿元和17.46亿元,均位于资金净流出行业的前10位。由此可见,科创板改变了原有的股票市场资金流动格局,使得资金更多从传统制造加工业流向信息产业、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
分各主题板块来看,上市首日资金流向具有很强的行业偏好性,且资金流向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新一代信息技术板块资金交易频繁,遥遥领先于其余五大主题板块。此板块中电子核心企业占据主导,机构投资者资金流入可达60%左右,资金趋向于辅助半导体、光电领域企业发展。同时,中国通号侧重于轨道交通控制技术,成为科创板目前最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