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全面落实首位战略争创
TUhjnbcbe - 2025/4/19 22:20:00

挖掘优势 优化体系

全面落实首位战略争创“科技创新鼎”

瓯海区科技局党组书记 何毅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赢得未来。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才和创新首位战略,提出打造区域创新策源地和东南沿海区域科创中心的发展目标。作为科技工作的牵头职能部门,我们要在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上勇争先,在践行创新首位战略上强执行,在打造创新策源地上开新局。

一、挖掘优势拉长板,激发更强创新活力

近几年,我区全面融入“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获评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我们要立足瓯海实际,不断挖掘提升经验做法,进一步激发更强的创新活力。

一是立足区位优势。以主战区、首位区的定位提速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打造科创资源高度集聚、创新因子竞相迸发、引领作用充分彰显的标志性区域。强化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成果溢出效应,推进“一器一园一基金”等七个一瓯海模式成果落地,打造三界融合发展新生态。继续深化“1+9+X”校地合作机制,抓住平台开放共享契机,助推高校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服务企业。

二是立足产业优势。要紧抓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体能造峰行动,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深入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双迈进”计划,用足用好新兴产业培育“七步法”,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和光电产业,建好联好用好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速八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立足人才优势。要擦亮浙南首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金字招牌,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倍增提质行动,奋力吹响“以赛聚才、以赛引才”号角,推动“项目+人才”同步落地。发挥顶尖人才优势,构建以院士为领衔的创新平台建设矩阵,加快布局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实验室,建设“瓯江实验室”核心阵地。

二、优化体系固底板,催生更多创新动力

一是优化创新平台体系。以打造高能级平台集群为导向,提质拓展高教新区“一核一轴五镇”科创发展布局,提速中国基因药谷、华科大温州光电产业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加快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相结合、产业链和创新链精准对接,积极推进浙大温州研究院布局建设省重点实验室,加速落地上海大学温州研究院,打通“从研究院到产业园”的全流程转化通道。

二是优化产业创新体系。要全力加大创新企业梯队化培育力度,积极打造“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成长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梯队,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队伍,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好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全力培育几家产业领军地位、产值规模大、研发水平高的头部企业。要滚动梳理更新产业链“断点”,全面强化技术攻关,实行“揭榜挂帅”制度,力争取得一批填补空白、引领未来的科技成果。启动实施区级重大科技计划攻关项目(含“卡脖子”)10项以上。

三是优化创新生态体系。深入实施创新生态最优区“十大举措”,推进“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高效协同联动,创新打造“1+N”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2.0版,着力建设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促进企业供需对接及时化常态化。深化推进省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打造瓯海科技大市场3.0版,创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推进技术经纪人(科技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完善推广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经验。

三、锚定目标树样板,凝聚更大创新合力

以争创省“科技创新鼎”为目标导向,锚定全市科技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积极动员引导各方资源参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凝聚强大的创新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全面落实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科技强区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实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任务清单制,切实加强创新工作统筹协调,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体系。着力发挥区人才科技咨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不断提高科技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

二是加强互学互比。实施镇街、科技强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把手科技工作述职制度,开展区级“科技创新鼎”评选,实行高能级平台和创新服务综合体赛马比拼机制,进一步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态势。

三是加强宣传造势。要加强宣传报道和示范引领,加大科技奖励力度,每年重点奖励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获得者、典型创新人才和创新企业,让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新力量竞相迸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全面落实首位战略争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