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在最后,我们走进新世纪以来,新成立的两家煤企——晋能和山煤。在很多人眼里,这两家设备和产能较新,历史包袱轻,同时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而在另一些人眼里,由于其并非像另外五家由地方矿务局改制的煤企一样根正苗红,所以对其业务和估值不免有一些轻视。这里让我们再深入看一下这两家以煤炭贸易起家并将之作为经营特色的煤企,理清脉络,为将来的重组转型提供参考。
六、晋能集团(煤炭贸易和新能源)
晋能集团成立于年4月,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合并而成。目前在股权形成以山西国资(64%)控股,并且由晋城、长治、阳泉省内11个地市国资委持股(剩余36%)的结构。经过不断的重组整合,现已初步建成了传统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煤电网一体化、多元产业市场化的现代化综合能源集团。集团年煤炭产量万吨,煤矿投产产能、电力投产装机在全省名列第三,清洁能源装机全省第一;建成了全省唯一的吕梁局域电网,全省产能最大、转化率最高的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基地和全省最大的供热企业;
从资源禀赋来看,与五大传统煤企不同,晋能集团拥有几个明显的优势。1.主要煤矿较为年轻,可采年限长,下属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七大主体之一,资源整合能力强;2.公司煤矿分布范围广,包括无烟煤、贫煤、气煤、主焦煤等售价较高的煤种,煤炭业务毛利润在山西七大煤企中排名靠前;3.煤炭生产业务得益于高机械化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成本逐年下降。煤炭开采技术方面,公司利用资源整合的契机,对原有矿井和新并购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矿井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近年来,公司综合机械化程度和综采机械化程度持续上升;4.从年开始公司逐步参与整合山西本地大小煤企,未来看煤炭产能依然有扩产的潜力。
另外,虽然公司的煤炭资源分布相对分散,但是依托广泛的运输网络,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布上的劣势。公司拥有铁路发煤站点个、铁路专用线5条,主要分布在石太线、太焦线、侯月线、南同蒲线上,可通过铁路及港口将煤炭运往全国26个省市,与山西省内其他煤炭运输企业相比,公司铁路煤运设施优势较为明显。公司铁路煤炭运输通过石太线、石德线、京九线、京浦线可以辐射京津塘等华北、华东、东北地区;通过太焦线、侯月线、南同蒲线可以运往华中、华西地区,并通过连云港、日照港、邳州港等港口下水运往华南地区。
从业务范围来看,晋能集团的业务覆盖了煤炭生产、煤炭贸易以及电力新能源三大块,对传统的煤化工基本不涉及。目前而言,煤炭生产依然是毛利最高的业务,且在18年之后扭转了前期公司整体一直亏损的不利局面。相比之下,贸易及电力业务体量较大,约占2/3,但是对集团整体贡献较低,这对于以煤炭贸易见长的公司而言,略显尴尬。目前公司旗下主要经营主体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均%直接控股。
对于贸易物流板块,其煤炭运销相关业务为公司的重要优势和特色。主要经营主体子公司山西煤销集团凭借着三十余年的运销经验、专业化的营销和物流团队以及长期建立的稳定优质客户群,公司煤炭贸易板块仍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煤炭贸易量超过1.5亿吨,占全省煤炭贸易量的20%左右。其中公司自产煤年采购量达7,万余吨,省内六大煤炭生产集团年采购量约万吨;省内地方煤炭集团(兰花集团、沁新能源、永泰能源、离柳集团、神达集团等)年采购量约4余万吨;省外煤炭生产集团(陕煤集团、汇能集团、依东集团、恒东集团等)年采购量约2余万吨。
从近几年持续的财务经营情况来看:
1.随着年后煤炭价格上涨,公司煤炭生产及贸易物流板块盈利水平明显好转,未来,随着自有煤炭产能释放、发电领域项目的建成投产,以及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公司综合竞争力有望提升。
2.近年来公司资产规模稳步增长,应收账款周转率有所提升,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没有明显改善,表面公司在原煤采购预付款项规模较大,造成一定资金占用,同时存货占用比重较大。总体看,公司运营能力质量一般。
3.近年来公司整体负债规模维持高位,债务负担偏重,公司未来投资规模较大,债务规模快速增长,债务负担偏重。且短期和长期利润对利息和负债的覆盖低于行业一般水平,偿债能力一般
值得